上周末,我去参加了一场小学家长会。会后,好几位妈妈围着我问:'橙子妈妈,现在培训班那么多,孩子周末都不得闲,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这么多班啊?'
我看着这些焦虑的眼睛,心里不由得一阵心疼。现在的父母真不容易,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、奥数班、英语班...
可我想说的是,这些年接触过那么多优秀的孩子,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,不是那些得了多少奖、考了多少分的'小机器',而是那些眼里有光、性格阳光、学习自主的孩子。而这样的孩子,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:父母真正花时间陪伴他们。
与其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,不如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质量的亲子陪伴中去。
图片
(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侵权联系删。)
01一、什么是真正的'陪伴'?前不久,我在小区花园看到这样一幕:一位妈妈坐在长椅上,眼睛盯着手机,嘴里不停地说:'去玩吧,去玩吧,妈妈在这儿看着你呢。'而她的孩子,一个大约7岁的小男孩,百无聊赖地在旁边踢着小石子,时不时回头望望妈妈。
这样的画面,你是不是也经常看到?甚至自己也曾这样做过?
可这真的是陪伴吗?
真正的陪伴,不是简单的在场,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和关注。
记得有位心理学家曾说:'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的半心半意,而是你的全心全意。2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,胜过2小时的敷衍了事。'
02二、小学阶段,孩子最需要哪些陪伴?1. 学习上的陪伴:不是监督,而是引导
前段时间,我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,她说:'我家孩子二年级,每天写作业我都得在旁边盯着,一不盯就玩,这可咋办啊?'
这个问题太典型了!很多父母都有同样的困扰。
我想起了我朋友家的小雨。小雨现在是五年级,学习非常自主,妈妈基本不用管。但在一二年级的时候,她也是需要人督促的。
小雨妈妈告诉我,她当时采取的方法不是简单地坐在旁边'盯',而是一起学习。
'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我就在旁边看书或处理自己的工作。偶尔抬头关注一下她,但不过多干预。小雨有问题会主动问我,我会耐心解答,但不会直接给答案,而是引导她思考。慢慢地,她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。'
真正的学习陪伴,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和乐趣,而不是变成一个监工。
有个教育专家的观点我非常认同:'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,决定了孩子将来对待学习的态度。如果你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,孩子也会这么认为。'
2. 情绪上的陪伴:做孩子情绪的容器
小学阶段的孩子,情绪管理能力还不成熟。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,也会因为一句夸奖开心一整天。
我邻居家的小男孩,上周因为数学考试少了5分,回家后就把书包往地上一扔,气呼呼地钻进了房间。
他爸爸的做法让我很佩服。爸爸没有责骂他不懂事,也没有强行拉他出来,而是敲了敲门,轻声说:'爸爸能进来吗?我想和你聊聊。'
进去后,爸爸先是陪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,然后说:'看起来你对这次考试结果很失望?'
男孩点点头,眼睛红红的。
爸爸继续说:'考砸了确实会让人难过,爸爸小时候也经历过。你愿意跟爸爸说说,是哪些题目没做好吗?'
就这样,父子俩一起分析了考试中的问题,最后爸爸还和儿子定了个小目标:下次考试争取提高3分。
真正的情绪陪伴,是接纳孩子的情绪,而不是否定或压制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:'被理解和接纳的孩子,更容易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。而这种能力,往往比智商更能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功。'
3. 兴趣上的陪伴:发现并点燃孩子的热情
小李是我们小区的一位爸爸,他家女儿今年四年级,是学校游泳队的小明星。
有次聊天,小李告诉我,女儿能走上游泳这条路,完全是个意外。
'她小时候特别怕水,连洗头都哭。有次我们去游泳馆,我没逼她下水,而是先在岸上陪她玩水,慢慢消除她的恐惧。后来她愿意试着下水了,我就手把手教她,从最基础的憋气开始。'
小李每周都抽时间陪女儿去游泳,不是为了培养什么冠军,纯粹是希望她能克服恐惧,享受水中的乐趣。
'没想到她慢慢爱上了游泳,现在反倒是她拉着我去游泳馆了。'小李笑着说。
真正的兴趣陪伴,是尊重孩子的天性,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。
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:'跟随孩子,观察他们的需要和兴趣,然后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支持,这才是最好的教育。'
03三、那些不陪伴的父母,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?想到这个问题,我就想起了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小男孩小明。
小明是个典型的'留守儿童',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,一年才回来一两次。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。
表面上看,小明什么都不缺——上了不少培训班,零食玩具应有尽有。但每次我去家访,都能感受到他眼神中的孤独和渴望。
他的学习没人辅导,情绪没人疏导,兴趣没人引导。虽然成绩不差,但性格越来越孤僻,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。
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,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:
- 安全感缺失,容易产生依赖或过度独立的人格
- 情感表达能力弱,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
- 自我认同感模糊,不清楚自己是谁,想要什么
- 学习动力不足,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
有研究表明,父母陪伴不足的孩子,即使智商很高,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也往往容易遇到瓶颈。
04四、忙碌的父母,如何提供高质量的陪伴?说了这么多陪伴的重要性,可我知道,现在的父母真的很忙,尤其是双职工家庭,有时候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。
那么,我们忙碌的父母该怎么办呢?
1. 创造固定的'陪伴时间'
我有个朋友是位非常忙碌的律师,经常加班到很晚。但她坚持每天晚上8点到9点是'专属陪伴时间',这一小时里,手机关机,电视关掉,全心全意陪孩子。
有时候是一起看书,有时候是玩游戏,有时候只是聊聊天。她告诉我:'这一小时可能解决不了太多问题,但它传递了一个信息——在妈妈心里,你永远是最重要的。'
与其长时间敷衍式陪伴,不如短时间高质量陪伴。
2. 把日常生活变成陪伴机会
陪伴不一定是专门安排的活动,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互动,同样是宝贵的陪伴机会。
做饭的时候,可以让孩子帮忙洗菜、摆碗筷;
开车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,可以聊聊今天发生的有趣事情;
睡前10分钟,可以给孩子读一个小故事或者聊聊天...
生活中的碎片时间,连起来就是完整的陪伴画卷。
3. 学会'共同在场'
有时候,父母和孩子虽然在同一个空间,但各玩各的手机,各看各的电视,这不是真正的陪伴。
真正的陪伴是'共同在场'——不仅身体在一起,注意力也在一起。
试着放下手机,关掉电视,和孩子一起做些什么——一起吃饭,一起散步,一起画画,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,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全部注意力都在他身上。
当你真正放下所有干扰,专注于当下的陪伴时,孩子能感受到的爱和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。
4. 用心倾听,而不是敷衍回应
多少次,孩子兴冲冲地跟你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,而你只是敷衍地'嗯嗯'几声,眼睛仍盯着手机?
多少次,孩子问你一个在你看来很幼稚的问题,而你不耐烦地说'别闹了,去写作业'?
心理学家罗杰斯说:'被真正倾听是一种深刻的治愈体验。'
当我们真正用心倾听孩子时,不仅是听他们说了什么,更是在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说,他们的感受是什么。这样的倾听,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、被理解,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世界。
05五、给忙碌父母的几点小建议1. 每天至少抽出20分钟,专注陪伴孩子。关掉所有电子设备,专心和孩子互动,可以是聊天、游戏、阅读,只要是你们共同享受的活动即可。
2. 创造家庭仪式感。比如每周日的家庭电影夜,每月一次的亲子烘焙,或者每年固定的家庭旅行。这些仪式会成为孩子珍贵的童年记忆。
3. 学会说'不'。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或加班,尝试说'不',把时间留给家人。记住,没有人会在临终前遗憾'我应该在办公室多呆一会儿'。
4. 降低完美标准。家里不需要一尘不染,饭菜不需要多么精致,孩子也不需要样样第一。适当降低标准,能给你和孩子都减轻不少压力。
5. 善用科技。如果确实需要出差或加班,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孩子保持联系。虽然不能替代真实的陪伴,但至少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。
橙子妈妈说一说:有人说,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'教',而是'育'——用我们的言传身教,陪伴他们成长。
我真心相信,在孩子小学阶段,父母的陪伴远比任何名校、任何补习班都重要。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,不是父母'送'出来的,而是'陪'出来的。
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,更重要的是,他们充满自信,有好奇心,善于与人相处,知道如何面对挫折...这些能力,都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慢慢培养起来的。
亲爱的爸爸妈妈们,不要太焦虑,也不要自责。无论多忙,只要你愿意拿出一点时间,真心陪伴孩子,这份投入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。
记住,你陪伴孩子的方式,将决定他未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。
我是橙子妈妈,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中,绽放出最美的光彩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远网-国内正规配资公司-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-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